中文 | ENG网上商城

华体会体育(中国)hth·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

随时了解公司动态

华体会体育(中国)hth·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> 华体会体育(中国)hth·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 >“针心针意”织出“针功夫”
华体会体育(中国)hth·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
“针心针意”织出“针功夫”
发布时间:2023-05-01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针织厂副厂长阿尤甫·哈力克

 

         4月28日,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举办“学习二十大·强企当先锋——我与企业共成长”演讲比赛。作为劳模代表,针织厂副厂长阿尤甫·哈力克受邀担任评委。

        演讲比赛结束后,主持人邀请阿尤甫·哈力克走上讲台,和众人分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喜悦心情。今年,新疆有22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阿尤甫·哈力克榜上有名。

        “愿我们一路同行,一路奋进,勇于挑战,甘于奉献,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。”阿尤甫·哈力克手捧鲜花,一字一顿地说。他戴着一副眼镜,话少且语速慢,给人沉稳、踏实的感觉。话音刚落,掌声从观众席中响起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今年是阿尤甫·哈力克在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第35个年头,他参与见证了企业创业期、成长期、多元发展期、波动期,这期间他也通过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,从电工、电脑班班长、技术员、工段长,成长为主管技术生产的副厂长。

        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刘忠斌和阿尤甫·哈力克相隔一年进厂。“那时,我干纺织,他干针织,虽然被分到不同厂,但是对他认真学习知识、刻苦钻研技术早有耳闻。听说别人睡觉他还在看书学习,我心里想这个人真不一般。”刘忠斌说。

 

        “天山纺织的文化氛围特别好,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平台和外出交流的机会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学习不进步就感觉对不起企业。”阿尤甫·哈力克坦言:作为技术人才各方面都被给予关照和重视。于是,他怀着感恩的心,铆足了劲学习技术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当时,厂里引进了日本最先进的电脑横机,为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,提高生产效率,多少个夜晚,阿尤甫·哈力克是在翻看专业英文字典,“啃”设备说明书中度过的;多少个工作日,他一面把所学应用到日常工作中,一面在“碰壁”、尝试、摸索中,搞懂设备工作原理、掌握制版系统运用。加强与内地同行专家沟通,随时随地给同事传授新技术。

         有一次快下班时,电脑横机出现故障。按职责流程,阿尤甫·哈力克完全可以正常下班,待次日上班再对设备进行检修。可第二天意大利的工程师要来讲设备操作,他不想错过这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,便在下班后仍在车间围着设备进行调试、检修,修改程序、修正参数,开机,不行,再调,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……直到次日早上8点,机器正常运转,问题解决。阿尤甫·哈力克简单洗漱后,就快速奔向工作现场。

        这些年,厂里设备更新换代很快,不管是意大利原机,还是德国先进设备,阿尤甫·哈力克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,逐一读懂其中的奥秘,掌握了“针功夫”。

 

        “他身上有种不服输的劲,不管是哪国的先进设备,是啥高精端的技术,到他手里总能‘搞定’。毫不夸张地说,他就是有把机器拆掉再重新组装的金刚钻。”提起阿尤甫·哈力克,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管理总监、代理工会主席张金梅赞叹不已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电脑工艺员李维国被德国客户订购的嵌花多色围巾产品难住了。这是一款ADF复杂嵌花产品,厂里只有两台机器,每生产一件产品需耗时6.5小时。“时间太长,影响交期。”李维国只得向阿尤甫·哈力克求助。通过上机观察,阿尤甫·哈力克给出了“优化17把纱嘴模块”的建议,李维国茅塞顿开。两天后,经程序调试,纱嘴效能充分利用,生产用时降至1小时。  

 

        技术难题都是纸老虎,阿尤甫·哈力克带着同事们迎刃而解。电脑横机拆片中接线头费时费力,怎么办?安装打结器,提高制成率。把针织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计算软件完美结合,提高工艺计算速度和准确性。组织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“QC活动”和“五小”创新活动,提升产品质量,实现降本增效目标。

 

        “阿厂长挺厉害的,感觉没有能难住他的。他是‘针心针意’、一点一滴、潜移默化给我们教技术,不是灌输,是启发引导,我觉得很受益。”李维国说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前不久,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以阿尤甫·哈力克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,大家学技术、强本领的劲头更足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菊马洪比阿尤甫·哈力克整整晚了10年进厂,他是在阿尤甫·哈力克的影响带动下,一路小跑学习钻研技术的。如今,菊马洪已是电脑车间主任。他说:“阿厂长是我学习的榜样,我要做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。”

 

         回首34年的奋斗路,阿尤甫·哈力克对选择有过动摇。尤其是同一批进厂的7名大学生都因各种原因找到更适合的舞台而相继离开,尤其是当内地甚至国外公司抛来“橄榄枝”许以高薪,尤其是当亲爱的家人生重病需要照顾时,然而短暂犹豫后,阿尤甫·哈力克还是被公司的企业文化所吸引,做出了自认为最正确的决定——留下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展望未来,阿尤甫·哈力克充满希望,他满怀信心地说:“技术会迭代,但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,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,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。”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工人时报记者 杨萍

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0142号